欢迎来到 饭店调查网!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饭店舆情 > 正文

把预制菜包装成“大厨手艺”过分了

时间:2023-09-19 作者:佚名来源:中国食品安全网

  最近,预制菜又“火”了。浙江杭州一对新人在当地知名酒店订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婚宴套餐,但事后被告知16道菜有七成是预制菜,新人直言不该来这家酒店,此事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。媒体调查发现,不少消费者表示,外出就餐不希望点到预制菜,但有一些饭店使用预制菜不明确告知。

  预制菜虽是新鲜事物,但很多人已不陌生。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,同比增长21.3%。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企业,占比达80%,甚至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也很高。

  只要质量合格、遵守食品安全等有关规定,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本身并无不可,但关键是别把消费者蒙在鼓里。点的菜里有没有预制菜、比例有多高、预制菜与现做菜品价格是否一样……这些消费者本应知道的问题,却被一些餐厅“有意隐藏”了,不合法,也不诚信。

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,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,也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。也就是说,如果消费者不想吃预制菜,而商家没有告知,实际上就违背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。

  此前,中消协也表示,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,外卖、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,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受到损害。

  而且,不少人去餐厅吃饭,大多是冲着大厨的手艺去的,可明明是预制菜,却当作现做的“大厨手艺”端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,这涉嫌虚假宣传,也是不诚信经营行为。

  既然法律有规定,餐饮企业、商家应当遵守。保证预制菜来源正规、安全必不可少,同时也要把是否接受预制菜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,这在操作层面并不难。比如直接在菜单上标明菜品制作工艺,让哪些是预制菜菜品、哪些是现做菜品一目了然。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抽查暗访和执法力度,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商家,对消费者的投诉及时、妥善处理。

  此外,消费者对预制菜不太放心与预制菜行业本身“有点乱”不无关系。

  目前,国家对预制菜没有统一的标准,半成品菜、料理包是否都可归到预制菜系列中,尚无定论。在一些消费者的理解里,预制菜等同于“科技与狠活儿”的料理包,“添加剂多”“不好吃”“没营养”成了最大的吐槽点。

  目前,很多预制菜每100克中钠含量达到500毫克左右,吃一份就接近了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对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的建议标准。一家咨询机构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》显示,47.8%的消费者都认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进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不难理解许多学生家长对“预制菜进校园”持反对意见。

  针对社会对于预制菜的关切,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标准,包括原材料标准和成品标准,避免泥沙俱下;预制菜生产企业、经营企业要履行责任,生产并使用合乎标准和健康的产品,并标明公示。唯有如此,消费者才能吃得明白、吃得健康,预制菜行业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饭店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
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联系电话:010-56212737 15311203802 010-53326578
监督电话:18511526897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spaqfz@163.com  客服QQ:2477399413 通联QQ:2243561739
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